婚姻经验谈

土家族结婚风俗(全过程礼节包含16个)

2023-07-27 14:16:42658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剧烈冲击,鄂西南的土家族基本已经被汉化。婚俗大多也都变成了千篇一律而又随处可见的婚礼,几乎很难再找出半分土家婚俗的影子,很显然,这是令人十分痛惜的。

  土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特别是在婚俗方面仍保留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古时,土家族的婚姻比较自由,随着封建礼教的发展,土家族的自由婚姻也逐渐被包办婚姻所替代,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与此同时,土家族姑娘对包办婚姻不满而衍生的哭嫁现象就逐步表现出来并发展成现如今民俗风情。

土家族结婚风俗(全过程礼节包含16个)

  土家婚嫁习俗简介

  哭嫁一般从新娘出嫁的前半个月、一个月开始,有的甚至前三个月就已揭开了哭唱的序幕。不过,开始时都是断断续续进行的。可以自由地哭。亲族乡邻前来送礼看望,谁来就哭谁,作道谢之礼节。喜期的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上轿时,哭嫁达到高潮。这段时间的哭唱必须按着传统礼仪进行,不能乱哭。谁不会哭,就会被别人嘲笑甚至歧视。总的来看,哭唱的内容主要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叔伯"、"哭陪客"、"哭媒人"、"哭梳头"、"哭祖宗"、"哭上轿"等。"歌词"既有一代代流传下来的、传统的,也有新娘和"陪哭"的姐妹们即兴创作的。内容主要是感谢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和哥嫂弟妹们的关怀之情;泣诉少女时代欢乐生活即将逝去的悲伤和新生活来临前的迷茫与不安。也有的是倾泄对婚姻的不满,对媒人乱断终身的痛恨,等等……

  一、认亲

  当媒人提亲后,女方一般要安排女性长辈去男方“踩屋基”,同意婚事后,媒人会联系男女双方商定时间,安排男方到女方举行认亲仪式。男方从此开始逢年过节去女方家拜年、送端午等,与女方以未婚夫妻身份开始交往。

  二、合八字

  一旦认亲,男方就要准备丰厚的礼品到女方家,取回女方的生辰八字,找算命先生排八字,看两人的八字合不合,是不是旺夫多子之命,如果八字相合且双方无意见方可定亲。

  三、求肯

  求肯是指媒人按男方授意,请求女方同意结婚的一个程序,媒人一般在春节或者春季上门求肯,如果女方同意,当年下半年即可成亲,否则,要等第二年的新春时节再次求肯。

  四、报期

  求肯成功之后,男方要请阴阳先生看期。看好期之后,男方还要准备丰厚的礼物到女方家送期单,告知婚期,如果女方没有意见则表示婚期确定。

  五、过礼

  婚期确定后,在婚期之前(多为婚期前一天,有的地方前两天甚至提前一个月)要举行过礼仪式,一旦过礼,意味着姑娘在娘家的日子开始倒计时。

  六、哭嫁

  姑娘出嫁之前一个月起就要开始哭嫁,花圆酒当天,全家都要陪唱哭嫁歌,各路亲人、姐妹也轮番陪唱。

  七、开脸

  在出嫁的前三天内,娘家要择吉时请八字符合要求且儿女双全的妇女为姑娘开脸、梳头 ,这也是土家女性的成人礼仪。

  八、陪十姊妹

  陪十姊妹是土家嫁女的重要仪式之一,出嫁前头天晚上,女方要邀请与女儿较好的9个未婚姑娘,同坐一桌吃“陪十姊妹”酒,姑娘们轮番陪哭陪唱。

  九、发亲

  女方嫁女起程时的仪式叫发亲,发亲时有置金满斗、新娘撒筷子等仪式。新娘由兄弟背出大门。

  十、送亲

  出嫁发亲时,女方要请儿女双全的亲人夫妇作为送亲客,代表女方将姑娘送到婆家交亲。

  十一、陪十兄弟

  和女方出嫁前要陪十姊妹相似,男方在婚期前夜设“十弟兄席”,邀请9位童男陪新郎,摆上糖果、酒水,说唱热闹一番。

  十二、拜堂

  和其它地方一样,土家婚俗中拜堂也是婚礼中的核心仪式,其礼仪也基本相似。

  十三、坐床

  拜堂后,圆亲婆将新人送入洞房,新郎新娘会抢先坐床,据说谁先坐定床上,今后就由谁当家。

  十四、陪新姑

  姑娘新婚后,在婆家吃第一顿饭称为陪新姑。这顿饭新姑坐上席,席间还有“插花迎酒”,拜见族亲等仪式。

  十五、回门

  婚后第三天,新婚夫妇回拜女家父母叫回门。新人要在女家堂前叩拜祖宗,回门当日必须返回。

  十六、下厨

  回门返回后第二天一早,新娘由婆母领着叩拜灶王,从婆母手里接过吹火筒,在灶堂内绕三转,以示知于灶神和水神,再开始和婆母一起抱柴生火,下厨煮饭。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特色婚礼习俗逐渐被洋化,土家“哭嫁”对比如今大同小异的婚礼模式更显别具一格,相信不少参加婚礼的朋友早已乏味,不妨来中国土家第一村-云舍亲自体验中国最原滋原味的土家婚嫁习俗,定会给你不一样的新鲜感。

相关推荐

专题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