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经验谈

朱自清简介(其爱国而又清贫的一生)

2023-08-05 13:44:38570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作家,朱自清是个非常优秀的人,朱自清的本名也不叫朱自清,叫做朱自华。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这是一篇散文诗,它将时光描绘得如此真切 细腻 隽永……

朱自清简介(其爱国而又清贫的一生)

  而这篇散文诗的作者朱自清,也将他细腻的内心和动荡的年代融入到了笔下的字字句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

  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朱自清的散文《春》是每个散文爱好者的启蒙之作。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是作家朱自清在那个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以及对人生及人格的追求。

  朱自清生于一个“匆匆”的年代。6岁时他随父母迁居扬州,在这里他受到了先贤英烈的爱国主义熏陶,也是在这里,他接触到了中国的古典文学教育,也诱发了他对文学的热爱。

  朱自清是谁?纪录片《朱自清》深度探寻了这位著名文学家、诗人、教育家的人生轨迹和思想内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的温润滋养了朱自清在文学史上的婉约和幽静。而江南的家乡也成了朱自清内心深处的挚爱与眷恋。

  朱自清是在南京浦口火车站,望着父亲翻越铁轨的蹒跚背影时,心头涌起伤感和辛酸的儿子;是夜赏荷塘月色时,轻叹“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孤独者;也是在《匆匆》中,发出“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之天问的人生意义思索者。凡此种种,在我们心中定格了一个清癯、忧郁、深刻而敏感的文人形象,他固然可亲可爱,却似乎“缺乏力量”,更和“巨人”“战士”相去甚远。

  1921年,朱自清加入文学研究会,成为“为人生”代表作家,1922年与叶圣陶等创办了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诗》月刊。他有着先进的育人理念,认为国文教育应当注重培养一个人的人格,而不单只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文从字顺,当然是语文能力,可是通情达理就是文化教育了”。

  1927年之后的他,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

  在黑暗现实的教育和爱国民主运动的推动下,他成为革命民主主义战士,在反饥饿、反内战的实际斗争中,他身患重病,却于1948年6月18日签名于《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并嘱告家人不买配售面粉,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气节和情操。

  朱自清的生活清贫却一直在困难重重中推进新文化,热心帮助年轻学生,严谨治学。他笔下的文字都是真实存在的事物,而他的笔触又将每个真实而美好的所见所知升华成为每个华人最美好未来的期盼。那些晶莹剔透的文字在那个特殊年代给人以新的希望和憧憬。

  纪录片《朱自清》全片贯穿朱自清的散文佳作,通过他笔下的通透的文字,逐渐铺开朱自清作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的独特情怀。同时也通过他的一生串联起特殊年代背景下,中华儿女内心追求的最深厚的亲情、最甜蜜的爱情、以及最平静而美好的生活。

相关推荐

专题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