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经验谈

帖文(贴文帖文区别)

2024-02-14 08:33:07562
帖文?结婚请柬是新人结婚前向亲朋好友发送邀请的一种主要形式,也彰显了新人的礼仪。那么,帖文?一起来了解下吧。

帖文的拼音

"帖"的拼音是 tiè、tiě、 tiē

简体部首:巾,部外笔画:5,总笔画:8释义◎学习写字时腔稿摹仿的样本:碑~。字~。画~。◎便条:字~儿。◎邀请客人的纸片:~子。请~。◎写着生辰八字的纸片:庚笑祥~。换~。◎量词,用于配合起来的若干味汤药:一~中药。◎妥适:妥~。安~。◎顺从,驯服:服~。俯首~耳。◎姓。组词帖服 tiēfú服贴;顺从年帖niántiē 即春帖。 监帖jiāntiē 狱吏监视下狱大臣并向上密报其言语举动之称。妥帖tuǒtiē 亦作“妥怗”。熨帖yùtiē 1. 指用字、词等妥当、合适2. 心中没有波澜,平静3. 〈方〉事情办得完全妥当造句1、练习书法,要先仔细观察字帖,然后再落笔。2、偶然说要练字,老公就买来字帖,诸如此类碰圆搏的各种细心不胜枚举。3、临行前,我把一部珍藏多年的“三希堂字帖”送给他,作为纪念。4、刘老师让我们在寒假写下学期的生字帖,这样既可练习写字,又可预习下个学期的字词,真是一举两得呀!5、这些字帖卡片悬挂在我们课桌的金属杆上,就像许多小旗在教室里飘扬。

贴文还是帖文?

abookcontainingmodelsofhandwritingorpaintingforlearnerstocopy;card;invitation;note;obedient;

帖1

tiē

〈形〉

(1)

帖服。对约束、控制或权威命令顺从的[obedient]

塞外蛮人方帖服,水边鬼卒又猖狂。――《三侠五义》

(2)

又如:伏伏帖帖;俯首帖耳;帖帖(形容帖伏收敛的样子;温顺,服帖);帖伏(折服,顺从不反抗);帖胁(拘束不展)

(3)

安定[stable]

事不妥帖。――王逸《楚辞序》

安置妥帖平不颇。――韩愈《石鼓歌》

(4)

又如:帖然(安定);帖泰(安宁;安定)

(5)

安静[quiet]

帖,静也。――《广雅》

(6)

又如:帖息(平静无声);帖妥(静止不动)

tiē

〈动〉

(1)

粘。同“贴”[glue;stickon]

对镜帖花黄。――《乐府诗集·木兰诗》

(2)

如:帖黄(贴黄。唐时敕书用纸。凡有更改的地方,仍以黄纸贴之)

(3)

紧挨着[snuggleclose]

因帖卧床上,剑至果高。――《世说新语·假谲》

(4)

又如:帖骑(贴身于马上);帖席(贴卧席上);帖伏(贴地而伏)

(5)

砌垒[buildbylayingbricksorstone]

帖石防溃岸。――唐·杜甫《早起》

(6)

添补,增添[add]。

(7)

如:帖例(帖附前例)

(8)

典押[mortgage]

臣计天下编户,贫弱者众,有卖舍、帖田供王役者。――《新唐书·李峤传》

另见tiě;tiè

帖服

tiēfú

[submissive;docile;obedient]服贴;顺从

帖2

tiě

〈名〉

(1)

官府文书,公文[document]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杜甫《新安吏》

(2)

又如:帖发(行文发送);帖写(清时衙门中的抄写小吏);帖头(差役)

(3)

证券;单据;凭证[security]

一季无讼,即书户帖,连庄帐付之,以为地困慎喊符。――《宋史》

(4)

写有简短文字的柬帖[invitation]。

(5)

如:名帖;拜帖;盟帖;庚帖;请帖;下帖子;回帖;谢帖

(6)

书面的或印刷的通告或公告[notice]。

(7)

如:招帖

(8)

科举时代明经科的考试名目[examinations]

题赋曰帖,故唐制帖试士曰试贴。――《通俗文》

(9)

又如:帖恬(科举考试的一种程式文章);帖经(帖文。唐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方法);帖试(帖括。以帖经试士)

(10)

箭靶[target]

箭头破帖浑无敌。――唐·贾岛《上邠宁邢司徒》

(11)

旧时妇女置放缝纫用品的器物[box]

启帖理针线,非独学裁缝。――唐·孟郊《古意》

(12)

标签

以纸帖之。――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每韵为一帖。

tiě

〈量〉

(1)

用于配合起来的若干味汤药。

(2)

如:一帖药

另见tiē;tiè

帖子

tiězi

(1)

[invitation]∶请柬

喜帖

(2)

[card]∶邀请客人时送去的通知

回帖

谢帖

帖3

tiè

〈名〉

(1)

(形声。从巾,占声。本义:古代字写在布帛上叫帖)

(2)

写在帛上的书签[label]

帖,帛书署也。――《说文》。段玉裁注:木部曰:“检,书署也。”木为之谓之检,帛为之则谓之帖,皆谓幖题,今人所谓签也。”

(3)

名册,名簿[book]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杜甫《新安吏》

(4)

铭功纪事的石刻称“碑”,书疏称“帖”[tablet]。

(5)

如:晋代王羲之有《姨母帖》、《快雪时晴帖》

(6)

又指石刻、木刻的拓本,书画的摹临范本[copy]。

(7)

如孝高:碑帖;字帖;画帖

(8)

对联;联语[antitheticalcouplet]

金子友来乞楹帖。――《瓯北诗话》

(9)

又如:春帖(春联)

另见tiē;tiě

帖1

tièㄊㄧㄝˋ

学习写字时摹仿的样本:碑~。字~。画~。

郑码:LIIJ,U:5E16,GBK:CCFB

笔画数:8,部首:巾,笔顺编号:25221251

abookcontainingmodelsofhandwritingorpaintingforlearnerstocopy;card;invitation;note;obedient;

帖2

tiěㄊ汪野ㄧㄝˇ

(1)

便条:字~儿。

(2)

邀请客人的纸片:~子。请~。

(3)

写着生辰八字的纸片:庚~。换~。

(4)

量词,用于配合起来的若干味汤药:一~中药。

郑码:LIIJ,U:5E16,GBK:CCFB

笔画数:8,部首:巾,笔顺编号:25221251

abookcontainingmodelsofhandwritingorpaintingforlearnerstocopy;card;invitation;note;obedient;

帖3

tiēㄊㄧㄝˉ

(1)

妥适:妥~。安~。

(2)

顺从,驯服:服~。俯首~耳。

(3)

姓。

郑码:LIIJ,U:5E16,GBK:CCFB

笔画数:8,部首:巾,笔顺编号:25221251

adhibit;allowance;glue;keepcloseto;paste;stick;

揭;

(1)

tiē

〈动〉

(2)

(形声。从贝,占声。本义:典当)

(3)

同本义[mortgage]

民日贴妇卖儿。――《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贴钱(典钱;质钱);贴典(典质;典押);贴子(典押儿子)

(5)

贴补。补偿,补益[subsidize]。

(6)

如:贴夫(供生活费的姘夫);津贴;贴赠(要民补贴漕运亏损);贴润(津贴;贴补);贴赔(贴补赔偿);贴截银(赠贴漕截的银两);贴费(贴补耗费);贴纳(贴补交纳)

(7)

粘附;附着[glue;stickon;pasteon]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李贺《马诗》

无不平帖石上。――《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8)

又如:贴落(室内四壁张或悬挂的字画等陈设);贴边;贴花;剪贴资料;贴标语;贴在墙上;贴挂(张贴悬挂);贴例(贴出的条例)

(9)

切近,挨近[keepcloseto]

穿花贴水益沾巾。――杜甫《燕子来舟中作》

(10)

又如:贴恋(怜惜,体贴);贴怪(为男女搞不正当关系进行撮合);体贴;贴身(泛指亲近的人);贴心;贴衬(垫衬);贴脸(脸和脸相贴);贴靠(挨近;靠拢);贴邻(近邻;隔壁邻居)

(11)

不准入场。科举考试中,考生犯规被用蓝笔书其姓名、事故,贴出场门之外,不准入试。当时习惯简称“贴”[dead]

出了场来,自道头一个就是他贴出,不许进二场了。――《初刻拍案惊奇》

(1)

tiē

(2)

补偿费[allowance]。

(3)

如:米贴;房贴

(4)

靶心[bull's-eye]

射六箭皆上垛,内二箭中贴者。――《金史》

(1)

tiē

(2)

通“帖”。适合,妥当[suitable]。

(3)

如:贴妥(妥当、适当);贴谱(合乎准则或实际);贴调(合拍。不走调);贴意(贴心,合意);贴理(合乎情理)

(1)

tiē

(2)

膏药的一张[piece]。

(3)

如:一贴膏药

贴板

tiēbǎn

[flitch]用以组合成大梁或叠层梁的几块部件之一(如厚木板或铁板)

贴边

tiēbiān

[hemofagarment]缝在衣服里子边上的窄条儿

贴饼子

tiēbǐngzi

(1)

[bakecornormilletcakesonapan]∶玉米面或小米面做成长圆形的厚饼,贴在锅的周围烤熟

(2)

[bakedcornormilletcakes]∶这样烤熟的饼子

贴标签

tiēbiāoqiān

(1)

[tag]∶贴在盛器上的样品名称或检验合格标签

用一个星期时间给店中的每一件商品贴标签

(2)

[label]∶比喻对问题不作具体分析,只根据教条对人或事物生搬硬套地加上一个名目

贴补

tiēbǔ

(1)

[subsidize;givefinancialhelpto;makeupadeficiency;helpoutfinancially]∶在钱或物上给予帮助或动用积存以弥补不足

(2)

[subsidies;allowance]∶补助金;津贴

物价贴补

贴膏药

tiēgāoyɑo

[forceon][东北方言]∶比喻把事情强加到别人头上

谁偷的你找谁,不能随便贴膏药

贴合

tiēhé

[integrateclosely]贴切吻合

山顶的积雪与白云已贴合无间

贴花

tiēhuā

[applique]在纺织品上缝上布制的彩色花作装饰

有贴花图案的最细致的密织薄纱

贴画

tiēhuà

(1)

[picturesonthewall]∶用于贴在墙上的年画、宣传画等

集市上卖贴画的生意很好

(2)

[picturesonmatchbox]∶火柴盒上用作装饰的画片;火花

贴换

tiēhuàn

[tradesth.in;trade-in]用旧物品贴上一部分钱跟商贩换取新的物品

贴己

tiējǐ

(1)

[intimate;close]∶贴心

贴己话

(2)

[privatesaving][方]∶体己;家庭成员个人积攒的不属公用的钱财

贴己钱

贴金

tiējīn

(1)

[coverwithgoldleaf;gild]∶往神佛塑像上贴上金箔

(2)

[touchup;prettify]∶过分地、不合事实地夸耀

别尽往自己脸上贴金了

贴近

tiējìn

(1)

[presscloseto;nestleupagainst]∶紧紧地挨近;靠近

把耳朵贴近门边

(2)

[intimate;close]∶知己

贴近的人

贴面

tiēmiàn

[wainscot]任何材料的内墙衬里

瓷砖贴面

贴面砖

tiēmiànzhuān

[facetile]通常一面经特殊加工或处理(如美化外观,便于清洗或耐风化)作贴面用的砖

贴谱

tiēpǔ

[conformtostandardorfacts][讲话或做事]与标准或实际情况相符合

这话说得还贴谱

贴切

tiēqiè

[apt;felicitous;appropriate;suitable;proper]妥贴,确切

贴切有效的措词

贴身

tiēshēn

[nexttotheskin]紧挨着身体的

贴身的衣服

贴实

tiēshi

(1)

[steadyandreliable]∶扎实;不虚浮

这孩子看着很贴实

(2)

[calm]∶[心情]安定;安稳

心里不贴实

(3)

[intimate][方]∶亲密;贴心

她们娘儿俩很贴实

(4)

[strong][方]∶身体结实

他显得身子骨儿很贴实

贴水

tiēshuǐ

(1)

[agio;premium;discount]

(2)

调换票据或兑换货币时,因比价的不同,比价低的一方给另一方补差额

(3)

调换票据或兑换货币时所补的差额

贴题

tiētí

[relevant;tothepoint;pertinent]切合题目,内容不离题

通过阅读一切贴题的文献来研究这一问题

你的话不贴题

贴息

tiēxī

(1)

[payinterest(intheformofadeductionwhensellingabillofexchange,etc.)]∶用期票调换现款时付出利息

(2)

[interestsodeducted;discount]∶用期票调换现款时所付出的利息

贴现

tiēxiàn

[discountonapromissorynote]以未到期票据向银行通融资金,银行扣取自提款日至到期日的利息后以票面余额付给持票人

贴心

tiēxīn

[intimate;close;confidential]亲密无间;最知己

贴心人

贴着

tiēzhe

[hug]紧靠;贴近

这种喷射能使正常气流贴着襟翼周线流过

(贴)

tiēㄊㄧㄝˉ

(1)

粘,把一种东西粘在另一种东西上:~金。粘~。剪~。

(2)

靠近,紧挨:~近。~切(密合、恰当、确切)。~心。

(3)

添补,补助:补~。津~。倒(dào)~。~息(用期票调换现款时付出利息)。

(4)

同“帖3”①。

(5)

传统戏剧角色名:~旦(次要的旦角。简称“贴”)。

郑码:LOIJ,U:8D34,GBK:CCF9

笔画数:9,部首:贝,笔顺编号:253421251

帖文言文意思

米芾是历史上公认的书法大师。一生留下作品很多,可谓金山玉海。特别是其行书可谓继二王,鲁公之后的又一座高峰。

《值雨帖》是米芾随手书就的信札。米字沉着痛快,恣肆豪放,八面出锋等艺术特点跃然纸上。

释文:芾顿首。早拜见。值雨。草草。不知轴议何者为如法。可换更告批及。今且驰纳。芾皇(惶)恐顿首。伯充防御台坐。庭下石如何去里。去住不过数日也。

米芾作书十分认真,不像别人想象的那样,不假思索一挥而就。米芾自己说:“余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明范明泰《米襄阳外记》)。一首诗,写了三四次,还只有一两字自己满意,其中的甘苦非个中行家里手不能道,也可见他创作态度的严谨。

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米芾独到的体会。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凳培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也”。章法上,重视整体晌粗冲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

米芾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宴歼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

以上就是关于帖文的相关介绍,5、落款应写明邀请人的单位或姓名和发出请贴的时间。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专题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