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经验谈

湖北的习俗

2024-05-05 15:57:47530
湖北的习俗?其中,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那么,湖北的习俗?一起来了解下吧。

湖北的一些风俗

一、湖北的元宵习俗

1、送花灯

送花灯也叫送孩儿灯,古时候,元宵节节前,新成亲的夫妻总会收到娘家送来的花灯,因为灯与丁同音,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女儿一家能够添丁进口,人丁兴旺,现在好多影视剧里面也有很多这种镜头,女子在在河里放花灯。

2、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南宋以后增加的一项元宵节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始于南宋。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深受社会各阶层欢迎。

3、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

湖北的风俗传统

武汉是中国有名的三大火炉夏至七月以后,酷热的夏夜把武汉市民从家中"赶"出来,不得不到街道两旁摆竹床露宿。密密麻麻的竹床一个挨一个,老者、儿童、青年、少妇乃至姑娘都躺在竹床上,渡过一个又一个的夜晚。

湖北的风俗

大人盼插田,小孩盼过年”!老家湖北,过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有俗谚云:二十三,送灯盏;二十四,剔鱼刺;二十五,敲大鼓;二十六,福猪肉;二十七,除脏迹;二十八,福鸡鸭;二十九,家家有,这说的便是过年的事儿。

送灯盏是指送劳苦功高的灶王爷,他老人家也要回天庭和家人团聚,看来呀这过年连神仙也不能免俗。剔鱼刺是指做鱼丸,作为千湖之省,老家湖多鱼多,人也嗜鱼,平时婚丧嫁娶大晏小席上鱼丸就是必不可少的特色菜,到了大年三十的团圆桌上其重要性就更不待言了,年年有“鱼”嘛!可惜现在什么都机械化了,原汁原味的农家鱼丸已成了稀有之物。敲大鼓是指过了二十五就可以把各种响器拿出来,这其实主要是指从前的乡下艺人利用过年人们图大吉大利心理,走家串户吹拉弹唱讨利是,如今赚钱的门路多了,讨利是的人也少了,更多的倒是自娱自乐或者众娱众乐。二十六和二十八是宰牲的日子,但忌说“宰”,而要说“福”,为的是讨一个好口彩。除脏迹就是大扫除了,二十七主要是清理厨房,因为厨房天天都要生火做饭,清扫得太早了,烟熏火燎的,等不到春节就又脏了。最后一句话是说到了二十九,家家户户所有的年货都准备好了,一家人团团圆圆就等着除旧岁迎新年。

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的热闹劲儿就不用细说了,有意思的是,按风俗,出嫁的女儿可以回家吃团圆饭但不能留在家中守岁,所以老家的团圆饭是中午吃的(吃之前要先祭祀先人),以便女儿吃完饭后回婆家,可女婿和外甥却可以光明正大地留下来!真个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旧俗里新年头三天不能煮生米和生水。除夕下午主妇们就忙着煮饭,男人们则负责烧水。这个风俗是我最不敢苟同的,大过年的却只能吃剩饭,也未免太煞风景了。

大年初一的春节,谓之“出地方”。男人们以前是拎点礼物去族中尊长家敬敬长辈,或者左邻右舍互相叙叙旧情,交交新谊,现在则流行去村干部或者比较有威势的人家里,套句时髦的话儿,公关,不知这是社会的进步呢还是退步。主妇们则主要是上庙里进香抽签,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合家平安财源茂盛,年轻人则成群结队在一起唱歌跳舞,尽情地挥洒他们的活力与激情。新年第一天的生活原则是东西不能往外拿,即使是垃圾也只能堆在墙角不能扫地出门,以免将一年的运势都给冲跑了。

初二是给用来“故”人拜年的。头年有人过世的人家这一天就要大摆宴席广延亲朋,谓之“清香”。

初三才是大拜年的日子,一般是按亲疏远近来安排拜年的顺序,基本上是先丈母娘家然后外婆家再到姑姨表亲,但一般应在初六之前完成,去得太迟了人家就会觉得受了冷落,常常因此影响两家的关系。如果亲戚中有人家一直没有来拜年,那就意味着他要与你断绝往来了!

记忆中过年最大的热闹是从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五这一段。到了初八,各村各寨的舞龙队舞狮队莲船队河蚌队等等业余文艺团体便开始浓妆淡抹粉墨登场。习惯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男女老少们趁着这难得的闲暇时光可着劲儿在父老乡亲面前露脸。这边厢,庄稼汉子棒小伙们举着龙灯拥着狮子走村串寨,仿佛身上有使不完的劲,每到一处,腾挪跳跃,上窜下跳,前滚后翻,耍尽十八般武艺七十二种变化。那边厢,大姑娘小媳妇们也不甘示弱,莲船队左摇右晃,俏丽的采菱妹莲步轻移花枝乱颤;河蚌队开开合合,泼辣的船家女前冲后突撵着人儿转;此外还有踩高桥打竹马,都是一些饶有情趣又不需太大耗费的民俗活动,真个是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可惜如今青壮年们大多外出打工,这些乐事儿已是日渐萧条了。

“过了正月半,各人找事干”,过了元宵节年才算过完了。于是,大街小巷田边地头便又响起了“大人盼插田,小孩盼过年”!

湖北的民俗

武汉是中国有名的三大火炉夏至七月以后,酷热的夏夜把武汉市民从家中"赶"出来,不得不到街道两旁摆竹床露宿。密密麻麻的竹床一个挨一个,老者、儿童、青年、少妇乃至姑娘都躺在竹床上,渡过一个又一个的夜晚。

湖北的特有风俗

婚俗:基本没有,大多都是汉族石首小吃石首地域环境独特,九曲回肠,所以有很多特色食材。石首人通常很会吃,也很会做吃的,但一般好吃的都藏在自己家里,所以相对来说鲜有好吃的餐馆,却有许多特色小吃。石首人朴实知足,所以虽然特色小吃不少,却通常只此一家,无对外扩张之心。因此,石首小吃,皆属精品。虽然湖北其它县市可能有类似食品,但以下介绍的几种小吃口味独特,令人迷恋,只有去石首当地才能一品其风味。团子团子的外皮主要用熟糯米搅拌成泥制作而成,外表白白圆圆扁扁,里面包的主要材料是胡萝卜、腊肉、腊豆腐,口味有些些辣,味道极好,是石首人超爱的美食。在当地,团子有两种吃法,一种是煎团子,一种是蒸团子。通常在街头贩卖的,现场制作的,是煎团子(在锅里被油煎的两面焦黄就可食用)。豆皮湖北武汉老通城有很出名的三鲜豆皮,但是此处所指的豆皮与武汉的豆皮截然不同。石首的豆皮是用大米、绿豆还有面粉做的;做法是先一张一张将制作好的面皮摊开,再在里面放入特有的肉和菜,放入锅中来回煎叠,最后盛出来是如小书本一样大小长方形的一块;口味分两种,荤的和素的;吃法亦有两种,老的和嫩的。在石首,最出名的便是臭豆腐酒家的豆皮,从石首出去的游子最馋的就是这个。豆巾将大米和绿豆按比例兑好加水泡湿磨浆.做成一层面皮.然后下锅用很少的油烫好就制成了.很有质感.绿色的.过早用的.炒着吃.煎着吃.放调味吃热的.都很好吃.兰花豌豆把蚕豆[方言里面称豌豆]在清水中泡好.泡开时剪开外面的皮.继续泡好之后.加纯碱下锅炸酥.可以拌盐当做零食.可以拌麻辣酱下酒.发饼.流动饼结婚时候或者过喜事的时候。主要原料为精面粉、饴糖、奶粉、甜酒、纯碱、苏打等,经面团调制、甜酒发醇、腌糖、切块、成型、烘烤等工序精制而成。饼呈扁圆形,表面乳白色,底面棕黄色,入口松软炒米炒米就是直接将生大米炒熟了,其实就跟炒瓜子花生差不多。被炒熟的大米会膨胀,就跟爆米花一样。那时有人会拖着爆米花的机器过来为大家爆米花。每当这种时候,各家各户都会拿些大米排队去爆,场面热闹极了。爆米花机器爆出来的膨米花膨胀得更大,也更好吃。可惜这机器不是常来的,也不是总舍得花钱去爆的,不能想吃就吃,因而愈发显得好吃了。炒米粉.禾粉.米粉这里将禾粉叫做米粉的.以至于到外面的时候一直问老板有没有米粉.知道看了别个点了禾粉才发现.本地的炒面和炒米粉不错.1块加小白菜.1块5加蛋的.2块加猪肉.以前过早经常吃.锅巴粥农村都是用柴禾灶炒菜做饭。转头砌的灶台,口部砌个架子,可以放一个小小的罐子。等饭菜都熟了,罐子里的汤也煨好了。这样煨出来的汤也特别好喝。还可以把红薯、玉米棒之类的埋在柴禾堆底下,做饭的时候顺便也烤好了。做饭一般都是用大铁锅焖熟的,当然就比不上现在的电饭煲那么受热均匀,所以总会焖出锅巴来。奶奶经常用这些锅巴加水煮成稀饭吃,告诉我说这是锅巴粥。呵呵,变废为宝,我觉得比米饭还要好吃。锅巴油油饭就是炒锅巴.味道特好糍粑过年的时候会做糍粑。将糯米煮熟了,趁热使劲捣成一块,冷却以后变得硬硬,然后可以切成一片片的,煎着吃或者烤着吃。我特别喜欢烤着吃,在小小的炭火下烤好的糍粑真正好吃榨菜糯米饭中学的时候吃不饱.晚上饿的话.补校外面5毛一份的糯米饭.还送榨菜的.就着很好吃.苕皮.苕皮子将苕煮熟之后.抹在床单那么大的布上.要很薄的.然后一直让它晒太阳。称为挂苕皮.一直等它干的可以从布上掉下来。然后用剪刀剪成菱形。可以炸着吃了.过年必备.顶糕又名发糕,在石首的街头,特别是电影院附近,总会有人摆一个小摊,热呼呼的叫卖顶糕。石首顶糕的制作很有趣,工具十分精巧。顶糕的原材料主要是糯米粉,最后还会在上面放一点红糖泥,通常一分钟不到就会被蒸熟,白白嫩嫩,上面一小抹糖色,就象一个茎特别粗大的平底蘑菇。一般顾客付了钱,就会站在担子前静静地看师傅娴熟的在小小的、玩具一般的木蒸笼和装糕粉的木头抽屉之间忙活,一边吃着,一边看着顶笼等着新的顶糕一个接一个被顶出炉。顶糕通常都是现做现卖的,顾客也都是趁热现吃,当然也可以带走,但不如现场吃来的写意。对此,还有一句话戏称“有钱吃顶糕,无钱看人顶”。汽水耙汽水粑,又以成对出卖而称对耙,通常小孩叫汽水粑粑。其原料有大米、面粉、白糖、纯碱等。汽水粑粑做法简单,样子好看,外面成色金黄,里面雪白,是小孩子的最爱。炒藕肠子藕肠子,又名藕稍,是藕在生长荷叶初期时,所生长的细嫩荷叶梗。石首的炒藕肠子味道独特、爽口怡人,由于季节、水土和制作方法的得天独厚,外地朋友要一尝炒藕肠子的极致美味,必须在特定的季节来石首才能一品其味。炒莲子每年到吃莲蓬的季节,石首的大街小巷到处都会有人叫卖莲蓬,石首本地的莲蓬又大又甜,由于莲蓬必须吃新鲜的才能尝其真味,所以炒莲子,成为石首当地又一特色小吃,通过特殊方法炒制过的莲子,易于储存,外皮由绿转黑,莲肉变硬,莲芯略苦,但味道极佳,营养保健,方便携带,令人回味。特色烧烤石首的烧烤与别处不同,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烤牛筋,烤洋芋(此洋芋非一般所指洋芋,口味样子类似土豆,但圆圆小小,一般只有湖北极少地方才有),当然烤藕、烤千张、烤鸡爪、烤鱼、烤台翅也都是当地的特色。牛板筋牛板筋,是牛肉表面的一层白色筋膜,可以和牛肉一起做火锅吃,最经常的吃法是烧烤,好吃极了,并且要乘热吃更好吃,每次回家一定会去岳阳烧烤(现在改名叫岳佳美食广场)吃牛板筋。就这些啦~!

以上就是关于湖北的习俗的相关介绍,”一人在旁边应道:“结!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专题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