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经验谈

闹洞房习俗寓意有什么(有哪些讲究呢)

2023-07-25 16:06:54930
闹洞房是结婚当天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闹洞房有一个说法就是“三天不分大小”新婚之夜,众亲友涌进新房对新娘和新郎百般戏谑嬉闹,让新郎新娘当众表演,以逗笑取乐,营造热闹高兴的气氛。

  俗话说的好,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和金榜题名时”。

  四大喜,从古至今,令人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洞房花烛夜。因为不需要你远走他乡。不需要你寒窗苦读。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享受到的浪漫和激情之夜。

闹洞房习俗寓意有什么(有哪些讲究呢)

  洞房,是一个非常非常古老的词。据说源于原始社会的洞穴时代,因为原始社会时期所谓的房子,就是山洞。根据对母系氏族村落的考古研究发现,那个时候的婚俗情况是,男女双方结婚,男方就得搬到女方的家里生活(不知道有没有给男方彩礼)。而生活在一起的心房,就是已经安排好的洞,于是这就有了洞房一词。洞房又称账房,现在多称新房。男女结婚我们现在还在延续着一种风俗,叫做闹洞房。

  洞房仪俗

  古人是怎么闹洞房的,为什么要闹洞房。洞房这个词,出现的很早,但是闹洞房的说法,直到先秦时期才出现的。在我国古代礼制及历朝婚姻的礼仪中,都有婚礼不举乐。也就是禁止婚礼中奏乐的奇特规定,婚礼是十分的淳朴,甚至是有些严肃。

  婚礼不举乐

  孔子在《礼记·曾子问》中描述当时的嫁娶情景时说:“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烛,思相离也;娶归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意思就是结婚的时候,女家三晚不灭灯,男家三天不奏乐,都沉浸在想离家之苦,思亲人之恩的悲痛中。反映了先秦婚礼的淳朴风尚,没有喧嚷纷闹大操大办的场面。入汉以后,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古板而沉闷的旧式婚礼,不再固守“三日不举乐”的古训,开始大操大办,使婚礼蒙上世俗的喜庆色彩。

  坐帐

  但是这个闹洞房也是有限度的,古人们闹洞房是作为新婚一道重要的程序来进行的。比方说新郎、新娘入洞房以后要坐帐,亦称“坐福”,即新郎新娘双双坐在洞房的炕沿上或床边,新郎将自己的左衣襟压在新娘的右衣襟上,表示男人应该压女人一头。

  坐帐完,还要撤账。这项仪俗是指亲朋在新人入洞房以后,把喜果等撒向新娘怀中,撒向合欢床上,甚至撒向洞房的每一个角落。撒帐的仪俗始于汉代。一般所撒物品是常见的枣、栗子、花生等,利用谐音表示“早立子”、男孩女孩“花搭着生”(也就是搭配着生男孩女孩子)。

  同牢合卺

  那还有一个习俗,叫做同牢合卺。“同牢”指新人入洞房以后一起吃一牲牢(牲牢:原来是指祭祀用的整羊整猪整牛)。同劳就是新郎脸点要向东,新娘的脸要向西,一起吃牲牢,表示从此成为一家一姓之人。

  一起喝酒则叫“合卺”(卺是由同一个瓜、瓠等分剖两半儿做成的瓢)。同牢、合卺在后世已发展为吃团圆饭、喝交杯酒。交杯酒也叫交心酒、合欢酒、合婚酒、卯颜酒等。和古礼的合卺一样,喝交杯酒标志着男女完婚,有祝福新人和美的意义。方式是用红绳系住两只杯子的杯柄,夫妇一起举杯饮酒;有的是同时喝掉一半,然后交换杯子,喝尽杯中酒。与古代合卺同出一辙的是喝和合茶。喝茶时,要求新郎新娘共坐一条凳子,新郎把左脚放在新娘右腿上,新娘同样,新郎左手与新娘右手相互放在肩上,双方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合成正方形,放一只茶杯喝茶。同牢是指新婚夫妇同吃一份牲牢。牲牢本来多是用于祭祀的,指整牛、猪、羊。古时同牢在新房进行,新郎脸向东,新娘面向西,一起吃牲牢,表示从此成为一家一姓之人。后世团圆饭和同牢仪俗基本相同。北京吃团圆饭是让新郎、新娘坐于首席,娶亲太太和送亲太太奉陪,吃馒头表示“满口福”,吃丸子表示“团圆”、“圆圆满满”,吃四喜肉表示“喜喜欢欢”。

  闹洞房过程

  那除了仪俗,古人闹洞房的全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闹房、熏房和听房三部曲。

  闹房,是很有讲究的。人家闹归闹,那也是小闹,恶俗都不要,在夜里十二点立马结束。绝不把新人折腾半宿,总之就是适可而止。

  熏房,就是凶残开始了。调皮的家伙们,将事先准备好的辣椒、花椒、烟叶儿等呛味十足的东西点燃,从烟囱投下盖住洞口。或者从坑洞塞进,使洞房当中充满呛味儿。也算是个小恶作剧吧。

  听房,让人脸红的上演了。什么是听房?就是一些同辈、小辈的男孩,有时候也会有几个大嫂子小婶子之类的,在外面的窗户或者门缝静听屋里的动静。因为那时候房子隔音效果不大好,床一动就是咯吱响,第二天聊天的时候可以拿出来解闷逗乐啊。

  三部曲就是闹洞房的全过程。喜庆热闹可乐,而且很有生活气息。只不过这些,现在可能除了一些农村,已经是不多见了。古人为什么要闹洞房,不是为了折腾新郎、新娘。最初的目的,是为了驱邪避凶,讲究个吉利。

相关推荐

专题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