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经验谈

十万雪花银(三年穷县令 十年雪花银)

2024-04-07 13:45:18725
十万雪花银?字面意思是:清朝知府三年后,也能如雪花般得十万两银子。那么,十万雪花银?一起来了解下吧。

十万雪花银的典故

这是清代流传很广的一句话,以此来概括地方府州县官的大体收入情况。由清代官吏俸禄制度知,作为四品官的知府每年俸禄为105两,养廉银为4000两左右,二者合之其合法收入三年不过12300多两,那么怎样会有十万雪花银?而且还是清正廉洁的知府,贪赃的知府又能有多少收入呢?这就要从陋规说起。

所谓陋规,就是历来相沿的不成文规矩,又特指贿赂需索。清朝的陋规,初为火耗、升斗耗、仓场牦、鼠雀耗等所加征的数额,归地方官分肥,实行养廉银火耗归公后,主要是名目繁多的“敬”,如冰敬、炭敬、拜礼、贺礼等,加上额外分肥,每年即可达数万两辩州空,这样一任知府下来,十万银子即可到手。

以上述及的只是地携瞎方官的所谓合法收入,至于贪污、勒索,贿赂大捞外快,其收入则难以计算。所谓清官与贪官,只是相对而言。清统治者面临腐败的事实制度,不得不采取变通办法,逐步降低合法与非法,廉洁与腐败的标准,将一部分非法视为合法,将不甚严重的腐败当成廉洁。康熙帝就曾说过,“所谓廉吏者,亦非一文不取之谓,如州县官只取一分此外不收,便是好官。

清人冯桂芬分析得更加直白,他认为当时官吏廉与不廉的区别仅仅在于“廉者有所择而受之,不廉者百方罗致,结拜师生、兄弟以要之。”此谚的原意迹亮是:即使是不贪赃枉法的清廉知府,一任三年下来,仅例所应有的各项陋规收入也有十万两银子的进项。如果是黑心贪黩的知府,那就不知要捞多少了。后来此谚的含义扩大为:即使是政声清廉的官员,也要捞上成千上万两银子,至于贪官就更不用说了。

十万雪花银折合人民币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小小的知府都能赚这么多银子,那清朝的一品大员们,他们在清政府承担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会享受什么待遇呢?一品大员的标配基本上都有个大宅子,三妻四妾再加上官家女仆,各房的小丫环,一大家子的开销算下来,预计也得是一个较大的数字。

很多人也会存在这样的疑问,这得赚多少钱,才能养得起这么一大家子人?古代多以纹银或者粮食等折算工资,许多对历史不熟悉的朋友,没办法很好的折算出哪些东西放在现在值多少钱。那下面咱主要就聊聊,清朝的一品大员,在清政府的统治下领多少钱的工资,折算成人民币大概得多少钱?

清朝的管理制度一起来了解一下

查阅相关记载,清朝的官吏登基可分为“九品十八级”,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九品芝麻官”就是这里面提到的九品官员。清朝的官吏制度基本延续了汉魏以来的等级制度,九品为最低,一品为最高等级,每品里面又分为正职与副职。

在一品之上还有一些亲王贝勒,那些人放在一个大企业来算的话,应该属于“关系户”们了。在清朝官员基本框架组成上,官员还分为“京官”、“地方官”、“文官”、“武官”之分。正一品的京官是我们在影视作品中常听到的太师、太保、太傅,即“三公”,除此之外还包括内阁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等职位。

地方官有伊犁将军和绥远将军两个职位,总督需要特别的提一句,总督是正二品官阶,属于地方的一把手,但允许其兼任大学士,等于是拥有了京官与掘旁地方官的双重身份。

那文官中的一品与五官中的一品谁大呢?清朝基本也继承了宋朝之后文官节制武官的策略,文官一品压制武官一品一头。历代的统治者都看到了,武官本就手里有兵,如果在朝堂上地位再大一些,后果不堪设想。

那一品大员们到底能领多少工资呢

从清朝的工资制度来看,清朝官员的待遇是由“俸禄”和“禄米”两个部首散冲分组成,等级不同,数量自然不同。

根据记载,清朝大员的工资为180两/年,米90石/年。在清朝乾隆年间,1两纹银可以购买大米150斤左右,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来算,大约为300块钱。1石米折算下来大约为59.2kg,大约是120斤。那么折算下来一品大员的工资为:180×150×2+90×120×2=75600元

这年薪不足八万块的一品大员,你信吗?鲁豫:我不信。

8万块的工资能够买得起大宅子,娶得起三妻四妾,如果真的这样,我想说,我特别想穿越。皇帝:爱卿别慌,这只是工资,你们还有奖金加提成呢。

那下边聊一聊一品大员的奖金与提成。

根据制度,清政府还为不同品阶的官员发放“养廉银”,一般为工资的10倍到100倍。原来绩效考核,调动积极性的做法那么早就已经施行了。根据这个倍数来算,假如一位一品大员表现优秀,深得皇帝喜爱,奖金发放倍数定到了100倍。

75600×100=7560000元,合计人民币756万。

那么将近800万的年薪,放到现在基本上也可以过上上流社会的日子了。运气差点的,不受皇帝待见的,基本也能有300-500万的收入了。正当来源的工资,就能满足他们的生活了。这也是皇帝为了避免官员贪污腐败,额外给他们足够的钱,让他们好好为国家办事。

可人又怎么会得到满足呢?贪心也是推动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的一大因素,如果人总处于满足的状态,那吃饱肚子睡大觉就好了,也就别发展了。可作为官员的贪心,却者歼利用到了搜刮钱财的方向上。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工资不多就靠捞,一个小小的知府都能捞这么多钱,那作为一品大员,额外的灰色收入就海了去了。清朝著名的和珅,不就是个典型代表?有着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时针说

如果单纯是这些官员,好歹他们贪完钱还在为朝廷做着事,如果能适当引导,也不至于会将国家吃空了。最关键的是,国家还要供养着那些八旗子弟贝勒爷们,他们什么都不需要做,拿的钱还不少,数量又特别多,斗鸡跑马不干正事,还花招大把大把的银子,国家就这样被吃空了。

百姓食不果腹,官员与皇亲国戚们坐吃山空,最终清王朝在人民的浪潮中灭亡,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留给人们声声叹息。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出现在宋朝,在明朝的话本中也有出现。句中的“清”,是“清廉”的“清”,不能理解为“清朝”的“清”。此谚又作“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原特指知府的陋规收入甚多,后来泛指地方官或一般官员敛财贪赃。“清知府”即清廉的知府。此谚的原意是:即使是不贪赃枉法的清廉知府,一任三年下来,仅例所应有的各项陋规收入也有十万两银子的进项。如果是黑心贪黩的知府,那就不知要捞多少了。但人们认识最早是在《儒林外史》原文“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基本上,这句话最早应该出自宋朝,在明朝话本中也有过,“清”在此处指清廉之意。此谚又为“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一般的说法是:此谚原特指知府的陋规收入甚多,后来泛指地方官或一般官员敛财贪赃。“清知府”即清廉的知府。此谚的原意是:即使是不贪赃枉法的清廉知府,一任三年下来,仅例所应有的各项陋规收入也有十万两银子的进项。如果是黑心贪黩的知府,那改陪就不知要捞携蚂多少了。后来此谚的含义扩大为:即使是政声清廉的官员,也要捞上成千上万两银子,至于贪官就更不用说了。

这个解释还是很说得通的。

还有一个单口相声,是这么说的:过去,有这么句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是指的是清官,要是赃官,拿筢子一摆那还了得吗?知府要想来钱,一年办两回生日就行啦!他一回,他太太一回。到快办生日啦,他的属下都到班房那儿去打听:“听说大人快办生日啦?”“啊!”“是哪一天哪?”“啊,是几儿几儿。”“大人想让我们送点什么礼?”“那我哪知道哇!你爱送什么送什么呀!”“咱们大人高寿啦?”“五十六!”。。。

可见,清字做清廉解,是很站的住脚的一个说法。

另外,《儒林外史》第八回王观察穷途逢世好娄公子故里遇贫交

中有一段:"须臾,摆上酒来,奉席坐下辩歼埋。王太守慢慢问道:“地方人情,可还有甚么出产?词讼里

可也略有些甚么通融?”蘧公子道:“南昌人情,鄙野有余,巧诈不足;若说地方出产及词

讼之事,家君在此,准的词讼甚少,若非纲常伦纪大事,其余户婚田土,都批到县里去,务

在安定聚会,与民休息。至于处处利薮,也绝不耐烦去搜剔他,或者有也不可知。但只问著

晚生,便是‘问道于盲。’了”王太守笑道:“可见‘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话,而

今也不甚准了!”当下酒过数巡,蘧公子见他问的都是些鄙陋的话,因又说起:“家君在这

里无他好处,只落得个讼简刑清;所以这些幕宾先生在衙门里,都也吟啸自若。曾记得前任

臬司向家君说道:‘闻得贵付衙门里有三样声息。’”王太守道:“是那三样?”蘧公子道

:“是吟诗声,下棋声,唱曲声。”王太守大笑道:“这三样声息,却也有趣的紧。”蘧公

子道:“将来老先生一番振作,只怕要换三样声息!”王太守道:“是那三样?”蘧公子道

:“是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王太守并不知这话是讥诮他,正容答道:“而今你我要

替朝廷办事,只怕也不得不如此认真。”

此书作者吴敬梓(1701——1754),应该是清初人士了,那个时候清朝官员还是很廉洁的。再说他书中所写内容还是再往前的事情了。

由此可见,“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句话,至少在明朝话本中就出现过了,就可以推翻“清”做清朝的这个解释了。

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具体意思是,即使是不贪赃枉法的清廉知府,一任三年下来,仅例所应有的各项陋规隐升收入也有十万两银子的进项.如果是黑心贪黩的知府,那就不知要捞多少了。

出现此句子的作品:

清《雅观楼》----尤说:“要得二万金,可以到拆毕任。只要官运好,到任后遇   几件事就可将本寻起,久坐寻得多,又可以加捐知府。俗说,三年穷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是稳准得很的。”

清《绘芳录红闺春梦》----“这两纸文书行到扬州,把个扬州府吓坏了。原来那扬州府知府,仍是毛公。他因前次是署理扬州府事,后来在部里用去若干,谋了实授,又加了按察使衔。他为一任扬州府十万雪花银,因此上舍不得调升别处,丢下这个美缺。”

清《儒林外史》:王太守笑道:可见‘三年清知府灶御老,十万雪花银’的话,而今也不甚准了,并且清朝其他文学作品中多次出现此句。

十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句中的“清”,是“清廉”的“清”,不能理解为“清朝”的“清”。此谚又作“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原特指知府的陋规收入甚多,后来泛指地方官或一般官员敛财贪赃。“清知府”即清廉的知府。此谚的原意是:即使是不贪赃枉法的清廉知府,一任三年下来,仅例所应有的各项陋规收入也有十万两银子的进项。如果是黑心贪黩的知府,那就不知要捞多少了。但人们认识最早是在

《儒林外史》

原文“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基本上,这句话最早应该出自宋朝,在明朝话本中也有过,“清”在此处指清廉之意。此谚又为“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一般的说法是:此谚原特指知府的陋规收入甚多,后来泛指地方官或一般官员敛财贪赃。“清知府”即清廉的知府。此谚的原意是:即使是不贪赃枉法的清廉知府,一任三年下来,仅例所应有的各项陋规收入也有十万两银子的进项。如果是黑心贪黩的知府,那就不知要捞多少了。后来此谚的含义扩大为:即使是政声清廉的官员,也要捞上成千上万两银子,至于贪官就更不用说了。这个解释还是很说得通的。还有一个单口相声,是这么说的:过去,有这么句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是指的是清官,要是赃官,拿筢子一摆那还了得吗?知府要想来钱,一年办两回生日就吵游皮行啦!他一回,他太太一回。到快办生日啦,他的属下都到班房那儿去打听:“听说大人快办生日啦?”“啊!”“是哪一天哪?”“啊,是几儿几儿。”“大人想让我们送点什么礼?”“那我哪知道哇!你爱送什么送什么呀!”“咱们大人高寿啦?”“五十六!”。。。可见,清字做清廉解,是很站的住脚的一个说法。另外,《儒林外史》第八回王观察穷途逢世好娄公子故里遇贫交中有一段:"

须臾

,摆上酒来,奉席坐下。王太守慢慢问道:“地方人情,可还有甚么出产?词讼里可也略有些甚么通融?”蘧公子道:“南昌人情,鄙野有余,巧诈不足;若说地方出产及词讼之事,家君在此,准的词讼甚少,若非纲常伦纪大事,其余户婚田土,都批到县里去,务在

安定

聚会,与民休息。至于处处利薮,也绝不耐烦去搜剔他,或者有也不可知。但只问著晚生,便是‘问道于盲。’了”王太守笑道:“可见‘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话,而今也不甚准了!”当下酒过数巡,蘧公子见他问的都是些鄙陋的话,因又说起:“家君在这里无他好处,只落得个讼简刑清;所以这些幕宾先生在衙门里,都也吟啸自若。曾记得前任

臬司

向家君说道:‘闻得贵付衙门里有三样声息。’”王太守道:“是那三样?”蘧公子道:“是吟诗声,下棋声,唱曲声。”王太守大笑道:“这三样声息,却也有趣的紧。”蘧公子道:“将来老先生一番振作,只怕要换三样声息!”王太守道:“是那三样?”蘧公子道:“是戥子声,

算盘

声,板子声。”王太守并不知这话是讥诮他,正容答道:“而今你我要替朝廷办事,只怕也不得不如此认真。”此书作者

吴敬梓

(1701——1754),应该是清初人士了,那个时候清朝官员还是很廉洁的。再说他书中所写内容还是再往前的事情了。由升差此可见,“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句磨棚话,至少在明朝话本中就出现过了,就可以推翻“清”做清朝的这个解释了。

以上就是关于十万雪花银的相关介绍,“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中的“清”知府,是指比较清白的知府,并不是特别腐败的知府。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专题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