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经验谈

贵州结婚风俗(贵州女方出嫁风俗)

2024-02-09 15:02:04594

贵州结婚风俗开合说四句

结婚四言八句吉祥话顺口溜

《喊礼四言八句》

前言

收集整理:陆应学

四言八句,一般是对某件事或物用押韵顺口的语言作出的美好祝愿,也有叫贺词。以前很多的人学习这个的过程中主要是靠言传心记,现在年轻人学这个的比较少,渐渐的很多也就失传了,但是在接亲嫁女、起房做屋等等的过程中,很多地方还是应用到的,而且在有些地方和有些人家还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礼仪环节。所以,我作了收集整理,列成了此套资料供大家参考,希望便于更多的人们去了解和学习。

以前学习靠口头,学得十句九句丢,

现在学习有书本,子孙万代得保留。

我爱好山歌,但唱得不怎么好。在学习山歌的过程中捡得两句刚好拿来这里用上,让大家见笑了。四言八句是用念的,只要抑扬顿挫掌握好了也就基本上成了。

书中四言八句内容:新娘进门、结婚装郎穿衣,贺新郎,铺床、敬新郎酒,装郎歌、嫁女出阁、贺嫁妆,回车马、起房、点梁、上梁、钉大门、开财门…………等等。谈不上是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但在民俗礼仪四言八句的应用上可以讲是基本上周全,能够应用。

四言八句很多样,各样各有各名堂,

不敢讲是样样有,但是基本已周详。

古话讲“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没有什么是千旦蠢漏篇一律的,四言八句档数也是一样,在实际的生活应用中,大家可根据本地的风俗和实际场景灵活变动运用。在收集整理这套资料的时侯拜访请教了一些能人前辈指正。但由于本人能力有限,难免会有一些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共同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献力。

见到好马尽管骑,见到错漏尽管提,

我是虚心来接受,共同共学习。

继此《喊礼四言八句》之后,下一步打算在整理一套山歌,也就是情歌方面的《传统情歌》(暂定)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与。

有需要各种商业业务合作的欢迎洽谈。

有需要的氵陶宝收索模烂关键词“喊礼四言八句”认准店铺名称:贵州乡音

目录

新婚喊礼(主家)–1–

请新郎到喜堂–5–

外家穿衣四言八句–8–

(主外家)–8–

装郎喊礼(二)–21–

教新郎磕头–28–

敬新郎酒–31–

铺床四言八句–33–

上红四言八句–34–

结婚装郎歌–35–

结婚闹洞房用四言八句–42–

新郎到女方家磕头喊礼–43–

新郎到女方家穿衣–45–

四言八句–45–

梳头四言八句–50–

姑娘出阁喊礼–51–

贺嫁妆四言八句–53–

洗衣机–54–

新郎衣服–54–

袜子–54–

皮鞋–55–

镜子–55–

碗–56–

枕头–56–

盘子–57–

电视机–57–

火盆(或者空调)–58–

箱子–58–

被子–59–

新郎披彩–60–

新娘出阁谢父母–61–

新婚退车马司仪(二)–66–

退车马(三)–68–

回车马(四)–70–

新娘进门喊礼–71–

新居开财门对答大全–74–

新居乔迁入宅–84–

四言八句贺词–84–

踩门贺喜:–84–

开门贺喜–85–

入宅贺喜–87–

点烛上香贺词:–89–

摆贡饭桌子–89–

敬祖焚香–90–

贡饭谢神–91–

门神–93–

——门光星–93–

灶神–94–

——点火生灶贺词–94–

取(开笼头)水贺词–96–

安门(一)–97–

安门(二)–98–

安门(三)–98–

安门(四)–99–

修房上梁用–101–

祭梁–101–

点梁四言八句–105–

上梁四言八句–107–

梁用四言八句(二)–111–

上梁用四言八句(三)–112–

修房石工安墙脚石–113–

四言八句–113–

木工钉大门四言八句–114–

进新房堂屋穿衣–115–

四言八句(主家)–115–

招呼入席–115–

进新房外家堂屋穿衣–119–

四言八句–119–

安猪圈下石脚四言八句–123–

木匠合床四言八句–124–

木工做结婚床用–125–

四言八句–125–

贺新车四言八句–126–

以上就是与结婚四言八句吉祥话顺口溜相关内容,是关于婚姻的分享。看完结婚四句顺口溜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贵州结婚风俗流程女方

摘要:贵州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远古人类化石和远古文化遗存发现颇多。早在24万年前,就有人类栖息繁衍,已发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80余处。贵州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贵州结婚风俗也绚丽多彩,是贵州的一块绚丽的文化瑰宝。那么贵州有哪些婚嫁习俗呢?贵州的结婚流程有哪些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贵州的结婚风俗流程吧!1、请媒

请媒从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请媒婆提亲了。

男女双方谈情说爱,到了要计划的这一步,父母就要备上一份礼物请媒人为其提亲。也有媒人主动上门求“生意”,被称为啃猪脑壳。一般是男家备办一桌酒菜,封个红纸包,恭恭敬敬地请媒人到堂,由男家长辈陪同媒人吃喝,意即犒劳媒人起步动身去说媒。在吃喝摆笑中,媒人便将将男方家境、意向、要求及亲朋关系等社会背景跟女方亲属叙说。

2、提亲

媒人带上一份礼品(糖果1斤,面条1把),谓之“开口茶”,到女方家,谓之“提亲”,女方家听媒人介绍男方情况后,如不同意这门亲事,就会说“我家女儿还小,还要跟大人多住几年,学点见识。”若是女方父母有意思,就会留媒人吃饭,礼物却不收。只说:“这事我们还要征求舅家及亲房大人们的意见。”则表示可再提亲。此后女方家历神就要通过媒人对男方进行口头“考察”,女方对男方满意,就要“放话”,收下茶礼。这样,提亲就算成功。

3、看人户

若是女方对男方有意思。便选一黄道吉日或利用场天,媒人约起姑娘及其母亲,到男方家“考察小伙人品、长相,家境等。女方到男方家不需备礼品,但男方必须要大酒大肉地热情接待。回家时,男方送给姑娘一套衣裳,如果女方接受,便向男方索取鞋样,以便缝一双新布鞋送给男娃儿,这亲事也就成。

4、递书子

经过媒人促合,男女双方都同意。男方就用简袜红纸折叠成信封式的书子,内写”天桥已架,鸿沟已清,谨听媒介,一允千金“这样的句子,表示婚事认可,谓之”准书“,由媒人将书子和礼品(糖、果、肉、衣料)送交女方,祖父母、外祖父母及伯叔等内亲均有一份。递书子,便建立亲家关系,若有大事小务,或农闲时节,互相走动。逢年过节,准女婿也必须携带礼物敬奉女方父母。

5、讨庚

讨八字叫”讨年庚“或”讨庚“。男方家请阳阳先生看个黄道吉日,把吉日告诉女方家,取得女方家同意。讨年庚时,男方家挑着酒、肉、面条、衣物等礼品去女肢咐亏家,送过礼物后,再递上用红纸写的贴子,里面左边写上吉语和”乾造“及男方的生庚八字,然后女方在右边写上”坤造“,也写上女方出生年月日。这就是讨庚的”庚书“。若女方给的”假八字“,则意味要推迟婚期,若给真八字,就要立即请算命先生把”年庚“算出,择吉日成亲。

6、打嫁奁

在女儿出嫁时,无论贫富,做父母的都要尽力打发一套像样的”全堂嫁奁“。全堂嫁奁一般是内房、火堂屋、堂屋的一应摆设家具。内房:一对花柜,一对楠木箱子,一对床柜,大小柜子各一个,四个独凳,一个圆盒,铁夹蚊帐,被条,其被盖至少要五床以上。火堂屋:碗柜,小方桌,四张小木椅,洗脸架、脸盆,大脚盆、火盆锅;堂屋:大四方桌,长板凳。有的人家还陪送农具,诸如晒席,锄头,犁耙等。做嫁奁家具时,要看日子,行仪式祭鲁班,谓之”开黑“。木制家具漆成红色,象征红火、喜气。

7、打婚床

打婚床的木匠,必须是父母健在、儿女聪慧的”福人“,床枋木一般为枣子树,意为早生贵子;柿子树,象征多儿多女;柏香木,标志贵气。梨子木意为”立志成人“,亦象征夫妻和美。且梨木硬性,木质、花纹均佳。土家人喜欢架子床,这种床平实,稳当,便于挂帐帘和蚊帐,存放箱,衣物。讲究的婚床,一架床要花上几百个工日。如存放在思南周家盐号的婚床就很代表性,床分三层,均有图案,做工讲究,雕刻精细,流畅,物象生动、传神。婚床长宽不离”六“,即长六尺六寸,宽四尺六寸,含”福禄“之意。婚床完工后,要用红色花纹涂料打底,油上生漆,明亮如镜,木匠还要赐封主人几句吉语,主人为讨得这几句话,要给几张喜钱,还要以围腰、公鸡等礼物相赠。

8、哭嫁

姑娘在婚前半月就要”开声“进行”哭嫁“,以悲切的哭声,淳朴的感情、叙事的内容,诗歌的形式,聚众的场合举行。在哭嫁仪式中,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媒人,哭姐妹和哭祖宗等等。是一场女方家亲朋族友天然汇合倾诉怀念和思亲离别之情的”大合唱“。民间认为,哭嫁是一种吉祥如意的预兆,不哭不体面,不哭不闹热,不哭不兴旺发达。在富有音乐性的”哭词“中,姑娘可随机应变,触景生情,互相勉励,出口成词。哭嫁时,新娘用一手帕掩面而哭,另有伴娘牵手端盘子,被哭嫁的亲朋丢上三、五元钱,以示谢意。

9、开脸

要做新娘,必须把独辫子绾起来,扯掉眉毛,绞掉脸上汗毛,土家人称为”开脸“。帮忙”开脸“的人,必须要是父母健在,夫妻成对,儿女满堂的婶娘或嫂子。以求得个美好的兆头。开脸是先将姑娘的辫子松开,将头发在后脑勺处束拢,扎上红头绳,并以此为中心,用男方送来的黄杨木梳子把头发梳顺,再盘成圆圆的一坨。称为”盘龙髻“。用麻丝将眉毛绞成柳叶状,后绞尽面部的汗毛,这样”开脸“才算结束。

10、花圆酒

结婚前一天,为女方的”花好月圆“之日,亲朋好友带着一份礼物上门祝贺,吃”花圆酒“。礼物多为布匹、服饰、盆、碗、箱子、钱币等,干爹、亲歌嫂也要送被条、服饰。亲戚中数舅舅最亲最尊,故开宴时,要等舅家坐”头班席“。新娘要到席间对客人逐一哭谢,称之”游哭“。因为这一天客多,无法尽情哭,多是应酬几句。但遇上长辈奉劝几句,说到伤心处。新娘反倒伤伤心心地痛哭起来。

11、露水衣

新娘临上轿前穿戴的红色的衣、鞋、帕、裙、伞为露水衣。穿上露水衣,新娘在路上能避免邪神野鬼的骚扰。传说,古时候,地方上有一个十分霸道的土司,不论谁家接亲,他都要行”初夜权“。有一年中秋,有一个名为星星的姑娘要出嫁,生怕土司来抢亲,就大声痛哭起来,哭声惊动天上的仙女,仙女便搭红帕、穿红衣,打红伞来到人间制服土司。人们都说仙女是穿露水衣制服的邪恶,得到的幸福。之后,新娘出嫁时,都要穿露水衣,久而久之,就成土家的一项重要婚俗。

12、拜堂

拜堂,也就是拜天地,也是结婚的最后一个步骤了。

在一片爆竹、唢呐声中,”牵娘“挽扶着新娘走进堂屋中央。祖宗牌位前燃着一对龙凤烛。烛光旺盛,意味夫妻一生顺畅,百头偕老。大桌前折叠着一床新被条。新郎新娘并排而立。拜堂开始,执事人首先朗诵吉语,然后大声叫喊:”奏大乐!开炮,拜天地,拜祖宗“最后喊:”男女老少,内外帮忙人等辛苦!“新人向上周拜一礼。”才算结束。

贵州结婚风俗基本过程

贵州结婚风俗是我国中式结婚风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式结婚风俗在我国已让御经有一段悠久的历史了,它不仅是我国文化的传承,更多的是我国优良礼仪的延续,所以结婚风俗在我国是尤为重要的,需要每个新人的学习与发扬,接下来我就为大家讲讲贵州结婚风俗流程和结婚需要准备什么物品吧!

贵州结婚风俗流程

1、闹房:闹房就是邀请亲朋好友或者与新郎年纪相近的好朋友一起到家里吃饭、聊天。这样主要是为了赶走“脏”的东西,为新房保持热闹,同时也是为了举办婚礼时帮忙摆筵席。

2、女方请客:贵州的花江地区的风俗是主人一定要亲自在家做给朋友吃,不可以再外面请,在筵席开始时,还要安排几个人为客人盛饭,这也是贵州结婚的一种风俗。

3、过礼,接喊滑扰新娘,送亲:在女方宴请的空余时间,新郎要送礼去新娘家中。礼品包含:首饰盘、红包盘、新娘服盘等物品。新郎送礼要进门时,要安排个人倒水给新郎洗脸。女方宴请当晚上十一点半时,新郎到新娘家接新娘。如果要进门,一定要新郎洒红包或者表演节目才可以让他进门。等到12点的才能接走新娘。把新娘郑旦接到后,新娘的亲人就要提着送亲的物品到新郎家。送亲时,新娘需要亲人背下楼并且撑着红伞走在前面。送亲到新郎家后,新郎要煮消夜给送亲的人吃。最后陪新娘待到两点就可以回家。

4、三日回门:结婚三天之后新人要一起回娘家。完成后就是正式结婚。

结婚需要准备什么物品

1、婚纱照:确定要结婚时,就要尽快拍摄婚纱照。

2、金银首饰:这是新郎要给新娘买金戒指、金项链和金耳环。

3、衣服:男方准备结婚用的西装,皮鞋。女方选好婚纱、礼服。

关于贵州结婚风俗流程和结婚需要准备什么物品就为大家讲解到这边了,结婚风俗是最具我国特色的习俗,不仅体现了我国的文化底蕴,更加凸显了我们国家的礼仪之邦的崇高美德。婚礼风俗是庄重且严格的,只有让婚礼在习俗的洗礼下才更加完美!

贵州结婚风俗礼仪

布依族婚俗资料整理与简介

[内容提要]布依族历史悠久,名称繁多,古代称“濮”或“僚”、“都匀蛮”,以后各代有“西南蛮”、“蕃”、“仲家蛮”、“八番”、“仲苗”、“青仲”、“仲家”、“水户”、“仲蛮”等称谓,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布依族。本文试图从研究报告、专著、期刊、学位论文、论文集等方面简单介绍近代以来我国学者们对布依族婚姻研究的状况。

[关键词]布依族;婚姻;专著;期刊;研究报告

布依族早在上古就生活在今贵州地区,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原驻民。其历史悠久,名称繁多,古代称“濮”或“僚”、“都匀蛮”;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称“蕃”、“仲家蛮”;元、明、清称“八番”、“仲苗”、“青仲”、“仲家”、“水户”、“仲蛮”,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布依族。布依族与壮族同源,由古代的“僚”、“百越”、“百濮”等部族演变而来。近几十年的时间,国内学者对布依族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专著、期刊、学位论文的出版层出不穷,如黄义仁先生的《布依族史》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布依族宗教信仰与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布依族简史》、《布依学研究》、蒋英的《布依族铜鼓文化》、吴文定的《布依族服饰与地理环境》、《论布依古歌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等,与此同时,婚姻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下面将简单介绍一下布依族婚姻方面的资料,回顾学者们的艰苦历程一:

研究报告

布依族主要聚集有贵州地区,所以对布依族的研究也就自然的以贵州为中心,贵州省对其研究出来的成果是最多的。如卜腔伍文义先生的“平塘县上莫乡布依族社会历史及婚姻丧葬”,文章中的第二部分婚姻习俗就论述了布依族婚姻[1];“镇宁扁担山布依族婚姻调查报告”[2]此篇从民族学、社会学角度对扁担山布依族婚姻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研究其性质以及它对布依族社会发展的影响,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要确立婚姻必须经历“请布社”、“卡介”、“得娟”、“艾把”、“得把”等过程,此外,还对榔梢习俗作了一些讲述;“水城特区猴场、红岩民族乡婚俗与节日礼仪调查报告”的第一点谈论婚姻[3];雷广正的“平塘县掌布乡布依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其中的第十五小点—婚姻、丧葬[4];赵崇南的“望谟县乐康乡布依族生活习俗调查”,文章中的第四小点论述了姓氏、婚姻、家庭[5];唐合亮的“三都县周覃镇布依族生活习俗”的第六点谈论了婚姻制度、家庭、家族[6],给我们介绍了完成一桩婚事大致有如下过程,即提亲、吃开口饭、订婚、讨八字、送报、结婚;“惠水县羡塘乡民族婚俗与家庭状况调查”的第二点就说到婚姻制度[7];邹晓辛的“长顺县广顺区苗族布依族习俗调查”[8]。

二:专著

光写婚姻的专著较少,但在其它专著中写关于布依族婚姻的资型碧衫料却很多,诸如;邹绍志编著的《中华奇婚异俗》第371---382民族出版社出版2001年9月,其中有“追打‘鲍鼓’”和“吹木叶、送花包”等到文章,所谓追打“鲍鼓”就是指追打男方到女方接新娘的人。追打“鲍鼓”是一种极有特色的婚俗事像,在举行婚礼之前,男方要请两个小伙子和一个姑娘去接新娘,称之为“鲍鼓”和“娅鼓”(即伴郎和伴娘);此外还有李朝龙和李廷兰编的《贵州少数民族风情录》中的婚俗篇,贵州教育出版社1995年8月;布依族简史编写组的《布依族简史》中的“婚姻、节日慧或、丧葬”,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160-162;黄义仁,韦廉舟的《布依族民俗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41-42;

王伟,李登福,陈秀英的《布依族》民族出版社,1991.65-69;黄义仁的《布依族史》贵州民族出版社,1999.278-280;马之骕的《中国的婚俗》岳麓书社,1988.2;“中国各民族不落夫家婚俗的比较研究”[9];王伟、李登福、陈秀英合著的《布依族》中的“婚姻家庭”民族出版社1996年8月;赵叶等合著的《少数民族的风情》中的“布依族的跳月择婚”和“布依族的浪漫婚俗”,后一篇介绍了甩糠包、唱浪哨、送蔗糖、抢硬币等婚俗,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年1月等等;

三:期刊

布依族婚姻的期刊资料可以说较其它方面资料更丰富一些,开国前后不久的有陈国钧的“北盘江夷人的婚俗”[10]发表在贵州苗夷社会研究312页,陈赤子的“北盘江夷人(仲家)婚俗”[11]社会研究53期;“仲家婚俗”[12]新贵州概观388页;赤子的“夷人婚俗”[13]新贵州概观390页;冯深的“‘不落夫家’—一种日趋没落的民族婚姻习俗”[14]光明日报1957年4月26日3版;范宏贵的“‘谈谈坐家’和‘不落夫家’”[15]史学月刊1959年12期;汛河的“出嫁歌(哭婚调)”[16]山花1962年11期和“布依族的婚俗”贵州文史从刊1981年3期;莫俊卿的“布依族‘戴假壳’习俗”民族文学1980年9期和“扁担山布依族的‘戴假壳’风俗——论母权制和父权制的斗争”[17]贵州民族研究1981年1期;龚佩华和史继忠合写的“布依族婚俗分析”[18]贵州民族研究1981年3期;亚光的“布依人的婚礼”[19]山花1982年5期;马启忠的“布依族婚姻习惯的调查”贵州民族研究1982年3期等。此外,近几年发表在期刊上的文章也数不胜数,如吴文定的“布依族婚姻礼仪”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5期;何岭的“布依族婚礼八仙乐整体性量化分析—以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布央’八仙乐为考察案例”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4期;张明仙的“文化视野中的罗平布依族当代婚姻变迁—以云南省罗平县鲁布革乡木纳村婚姻状况调查为例”曲靖师范学院学报05年05期;刘洁的“布依族妇女婚姻状况改变的意义”和“论布依族妇女婚姻状况的变化及其原因”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分别为2005年02期和2004年03期;张明仙的“罗平布依族婚恋歌谣与婚俗”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肖毓的“布依族妇女的婚恋观”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等等。

四:论文集

论文集资料也有不少,诸如:严汝娴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婚姻家庭》其中西南地区篇里收集的陈秀英的“布依族”;《少数民族民俗资料》(下册)第53---62页,其中收集了韦廉舟的“布依族的婚嫁礼仪”、罗竹香的“布依族的要荷包”和莫俊卿的“布依族戴‘假壳’习俗”三篇文章;欧阳若修和韦向学编的《中国婚俗集锦》第117---133页漓江出版社1986年11月,其中收集了黄震尧先生的“布依族的婚姻习俗”、陈克进的“布依族的‘浪哨’和婚礼”、郑秩威的布依族的‘跳月’、冯俊科和“布依族的‘不落夫家’婚俗”和何彩孝的“匆匆离去的新娘”五篇;刘柯编的《贵州少数民族风情》云南出版社其中收集了“布依族婚俗”和“罗甸布依族的婚礼”两篇文章等等。

五:学位论文

岑勇的“浅析兴仁县鹧鸪园村布依族婚姻习俗”贵州民族学院民放文化学院民语班02001级;此文谈论了布依族婚姻,经历过封建包办、向自由选择的演变过程,自由选择的一桩完整婚事,一般要经过择偶、提亲、订亲、结婚四个程序,每个程序礼仪丰富多彩,其中存在着一些落后的礼仪,导致婚姻的悲剧。罗恩艳的“贵州黔西南州布依族婚姻习惯法研究”贵州民族学院法律系。

六:汇编

汇编的资料相对要少一点,主要有“民族志资料汇编”贵州省志民族志编委会和“贵州省布依族婚姻资料索(汇)编”中国科学院贵州分院民族研究所1963年3月19页。前者收集了马启忠、杨若芝的“布依族婚住薄⑽馑承摹白显撇家雷濉薄⒗坠阏摹肮笱羰形诘鼻卤す绮家雷迳缁岬鞑椤比辔恼隆:笳哐芯康淖柿峡梢运凳茄芯坎家雷寤橐鲎钣腥ㄍ缘淖柿希酉吕春臀蚁爰蛞亟樯芤幌隆\

此篇文章分十点论述,第一,写择偶——婚姻的限制。布依族青年男女婚姻的缔结,一般是父母包办的,但由父母之命缔结的婚姻,并不是毫无约束的,由于种种历史、社会的原因,还受到一些封建关系、传统习俗和迷信禁忌的限制。如同宗不婚、要八字相容、亲上加亲、女大于男、门当户对、民族间的限制等。二,订婚。其中讲了些订婚的约束力、财礼等内容。三,结婚。其间论述了镇宁地区、北盘江流域、安顺地区、贵阳地区、龙里贵定地区、兴仁地区等结婚形式。四,“坐家”和戴“假壳”。坐家:妇女结婚后不常住夫家的风俗叫坐家。戴“假壳”:在男家需要新妇来家长住时,还得经过一次戴“假壳”手续,假壳是一种形似畚箕的女帽,以竹笋壳为架用青布包扎制成。,五,赶表。布依族青年男女常利用各种机会公开或半公开的追求异性,对唱情歌,倾吐爱慕之情,这被称为“赶表”,有的地方又叫“闹门墙”、“玩表”、“扬哨”等。六,逃婚与抢亲。七,离婚。八,再醮与续弦。再醮:寡妇可再嫁。续弦:中年与青年男子丧偶,都可以续找对象。九,纳妾。主要是在解放前。十,入赘。即招婿。

布依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宗不婚,不同辈分者不能通婚。解放前,布依族一般不与外族通婚,布依族家庭中父亲具有绝对权力。布依族青年男女一般在赶场中物色意中人,如果互相满意就上山对歌,布依族称之为“浪哨”,“浪哨”是会朋友的意思。这个社交活动不只限于未婚男女,巳婚者也可参加。参加“浪哨”活动,对未婚者来说是初恋,对“巳婚”青年来说,如果他(她)对父母包办的婚事满意,那只是来炫耀唱歌的才能,反之,则表示对包办婚姻的反抗。“浪哨”中除唱情歌外,还唱苦歌、告状歌和逃婚歌等。过去有的青年男女对歌多年,情投意合,于是双双逃离家乡去远处安家,有的逃不出封建制度的罗网,便双双以死殉情。布依族结亲过程颇为讲究,一般要经过“择偶”、“订婚”、“要八字”、“结婚”四个环节。布依族青年男女,不论是自由择偶还是经媒人说合,缔结婚姻必须举行订婚仪式,一门亲事一经谈定,男方家马上择定日期邀请二三人携带礼物去女方家举行订婚仪式,称为“吃订亲酒”。解放前,布依族有过“不落夫家”和“戴假壳”的习俗,即新娘在婚后,回娘家长住,有的住一两年或三五年,有的长达十几年。每年在农忙时节,回到夫家。如此往返,直到妻子怀孕,或长大成年,之后才到夫家定居下来。“戴假壳”是丈夫为了及早结束女方“不落夫家”生活的一种方法,如果妻子被戴上了假壳,即可到夫家定居。

参考书目:

[1][4]贵州民族调查(之二).贵州省民族研究所,1984年10月

[2]贵州民族调查(之三).贵州省民族研究所,1985年10月

[5][6]贵州民族调查(之四).贵州省民族研究所贵州省民族研究学会,1986年8月

[3][7][8]贵州民族调查(之五).贵州省民族研究所

[9]王承权.民族研究,1993年6月,P40-51

[10—19]贾忠匀.布依族研究资料目录.学苑出版社,1988年10月。

相关推荐

专题

最新发布